宜蘭縣建構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校訂課程模組工作坊-碧候國小民族文化教育模組(第3場次)

  • Post category:活動報導

日期:110年11月3日星期三下午13:30

地點:候國小

講師:胡文聰校長、陳香英視導

助理講師:黃建豪主任

◆大同國中推動民族教育歷程之分享及建議

  1. 分享南投縣久美民族小學課程。
  2. 分享苗栗泰興國小課程。
  3. 大同國中民族實驗教育課程,每年級12個單元進行一學年。
  4. 相關民族文化教師師資及經費的不足,這與教師專業投入程度相關,教師必須融入在地生活與文化才有足夠的知能來瞭解和同理原住民學生,也才能將泰雅孩子培育擁有帶著走的能力。重要的是,學校要如何去檢視盤點校內教師的能力與興趣,與現有的民族教育文化課程進行銜接,做一個妥善適切的分配與分工。

◆碧候國小推展原住民重點學校校訂課程之困境與建議

  1. 非原民教師教授醃肉課程,學生生活經驗中已熟知,教師思索是否有浪費學生學習時間的疑義。
  2. 學校曾有經費外聘耆老到校進行小米酒之課程內容,但經費並非固定且長期有的。
  3. 彈性節數不足。
  4. 相關民族文化教師師資及經費的不足。
  5. 泛泰雅文化課程之建構。
  6. 教育VS.文化並存,常常有所衝撞,但衝撞有時並一定不好。

◆講師給碧候國小的建議

  1. 學校若有心去推展民族教育校訂課程,每個星期應有2-3節全校教師討論對話的時間規劃。
  2. 碧候國小可思考以「2個課程特色主軸:藝術樂舞、原味覺醒」為主要架構,去發散或延伸另外6個主題課程如生態智慧、生活技能、部落史地、社會組織、泰雅文學、科技領航等內容,執行面上也許比較好操作。
  3. 校訂課程主要以彈性課程節數來實施進行,儘管只分配1節給民族教育,但若發展的盡善盡美,也算是為在地部落孩子的傳統文化素養扎根。課程規劃方式有主題式、螺旋式等,倘若節數不足,也可以將民族文化課程融入其他領域課程當中,也是很好的解套方式。

◆建議原教中心相關事項

  1. 泛泰雅文化課程之建構,可作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發展各自校訂課程參考調整之範本,能減緩原住民重點學校教師的壓力與負擔。
  2. 「泰雅族課程發展中心」是南投縣自發性組成的組織,應持續關注此一組織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