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11學年度原住民族文化科學暨民族議題教師研習實施計畫(成果)

第1場次:「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研習

日期:111年11月12日(週六)10:00-17:00

地點:宜蘭青年交流中心講座區域

參加教師研習心得:

1.原住民族與大自然的關係:共好、生態平衡

2.教師教學內容要能與學生經驗連結,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發現天生科學家」是將原住民族文化的傳統智慧與科學進行連結,部分內容也可融入生命教育。

4.因原住民籍數理/科技人才很少,藉此培養原住民學生之能力及相關素養。

 

★研習主題:發現天生科學家《吉娃斯愛科學》點讀繪本研習

日期:112年4月29日(週六)9:00-16:00

地點:宜蘭市好時光空間

◎參加教師研習心得:

一、研習內容重點摘要

1、國教署每學年度舉辦的「族語教具說明會」務必請學校派族語老師與會,現場會贈送很多教具。

2、現今族語老師現況,舊生代師資已退休且因鐘點費無法負擔跨校授課成本致使無意願授課,而中生代(師資不足)只能承接族語復振工作但又必須飽受舊生代師資堅持族語相關文法、用語及細節的種種抨擊。

3、王利蘭老師是花蓮縣專職族語老師,見晴國小學生有70%以上屬太魯閣族,利蘭老師除了是族語老師,還兼任部分民族教育課程(及見晴國小校本課程)的授課教師。

4、見晴國小民族教育課程的安排,針對八大領域與太魯閣傳統文化主題課程進行扣合(文化主題也可以是跨領域的)、每個文化主題針對不同年段學生提出3個足以討論或省思的核心問題,實際操作說明如下:

   ‧小一小二:安排文化主題的通識課程,例如傳說、故事、神話、起源…等內容。

   ‧小三小四:進行文化主題的中階性操作課程。

   ‧小五小六:進行文化主題的高階性操作課程及實地探究,並於國小六年級辦理畢業尋根踏查活動進行總結性評量。

5、承上,此為見晴國小小一小二通識課程的教學活動「我的~聽到的傳說故事~繪本書(共8頁圖配合8頁族語)」,說明如下:

介紹相關繪本、分組 → 完成第1頁圖,內容是自己與姓名,回家作業訪問老人故事 → 畫出第2~8頁圖,大約需要2節課 → 將故事配合圖畫說給老師聽,老師協助補強圖畫,請學生上色 → 回家親子作業,讓每1頁圖配上1句族語短劇 → 回到學校請老師檢查並修正族語,第8頁的族語是故事想傳遞最重要的核心正向價值 → 口說練習 → 成果是每個學生上台說故事!

二、教學法推薦

(一) 探究式教學法

1、意義:探究教學法(Inquiry Instructional Strategy)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使其透過類似科學家做研究的經驗,體會與學習到科學知識、科學態度與科學技能。

2、特徵:(1) 學生主動研究自然事物與現象,並藉探索自然的過程獲得科學知識,有效地形成認識自然基礎的科學概念。(2) 培養探究未知自然的積極態度。(3) 經由探究活動而學得的知識是「科學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識。

3、優點:(1)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2)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3)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4)促進和他人溝通的技能。

(二) 曬衣繩設計法

1、說明:以終為始、讓教學更有脈絡、一致性的課程設計方式!

2、實施方式:

(1) 左端:起點。包含「學習重點(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和「學生特質」。

(2) 右端:終點。包含「核心素養」及「實踐表現」。其中,實踐表現就是老師最終希望學生展現出的成果,就我的理解,它應該是具體、可以被觀察、被測量的。

3、特性:老師們在設計課程時,可以更聚焦於主軸,不會走偏。可以確認自己的教學是循序漸進給學生鷹架、情境、脈絡,進而能夠鋪成、累積學生最終的素養與能力。

 

第3場次:「原住民族雲端科展」種子教師培訓研習課程

日期:112年5月20日(週六)9:00-16:00

地點:蘭燈空間3樓藝文空間(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一段662號)

(一)「原住民族雲端科展」活動說明及宣傳:

1、歷年承辦單位:

   (1)第一~十屆:由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主導,須至其網站查詢科展獲獎作品。

   (2)第十一~十四屆:由東華大學陳張培倫教授主導,須至其網站查詢科展獲獎作品。

2、每年12月底前報名,報名時要繳交500字內的研究構想摘要,主要目的係承辦單位為審核案件確定與原住民文化內容相關→隔年2月須參加實體的原住民族科學培訓高峰營→隔年6月進行科展作品繳交及評選。

3、參賽作品若未於此活動獲獎,也可再去參加別的科展競賽。

(二)活動辦理理念:

1、科學並不困難,它是一種系統性的邏輯方法。

2、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發生的事情,我們應該常常反問「為什麼?」,如此就能引發我們去進行更深入更具邏輯性的思考探究。

3、欲解析原住民族文化傳統智慧中與化學、物理、地理等之間的關聯性,打破原住

   民的能力僅限於唱歌、跳舞、運動的迷思,也可培育原住民在科學領域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