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南山國小民族教育實驗課程工作坊4

  • Post category:活動訊息

南山國小實驗教育課程撰寫即將邁入尾聲,今天國教輔導團跨領域核心團員與原教中心來到大同國小,共同協助南山國小進行『民族教育』課程討論,進行最後兩個子題中的「山林生態」課程設計。

原住民文化中蘊含許多生態保育觀念,從生態環境中取得資源求生,與生態環境共生,最後能讓生態環境永續。

輔導員請老師們先思考,關於「生態」你想到什麼?

動植物是不是生態?氣候環境是不是生態?地形河流是不是生態?

關於「生態」你想讓孩子們學到的價值是什麼?

  • 第一步:聚焦課程價值

低年級:應用山林資源解決生存之道

中年級:學習與環境共生之道

高年級:保護生態,再現美麗山河

  • 第二步:劃定期末反思

低年級:如何利用山林資源解決生活問題?

中年級:透過認識周圍環境之山川河流,我如何與環境共生?

高年級:我用什麼具體的行動,能讓生態永續再現美麗山河?

  • 第三步:訂定學生將展現的能力

低年級:敘事能力

中年級:反思能力

高年級:反思能力

  • 第四步:製作系統圖

年段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
課程價值應用山林資源解決生存之道學習與環境共生之道保護生態,再現美麗山河
期末反思如何利用山林資源解決生活問題?透過認識周圍環境之山川河流,我如何與環境共生?我用什麼具體的行動,能讓生態永續再現美麗山河?
能力線敘事能力反思能力反思能力
1.描繪(感知)

1.      你知道的山林動植物有哪些?

2.      你知道那些動植物可以吃或不可以吃

3.      你知道動植物都生長在哪裡?

設定目標

1.      我認識家鄉周邊的山川、河流嗎?

2.      我知道在這山川、河流中,有什麼樣的動植物嗎?

設定目標

如何讓生態永續經營?

2.同理

1.      為什麼祖先想要生存需要這些動植物?

2.      動植物的生長環境?

覺察

1.      為甚麼祖先要選在大同鄉定居?

2.      早期泰雅人如何運用山川、河流中的環境資源?

3.      早期與現代的差異(哪一個可以與環境共生?)

4.       調查動植物數量的變化,是否增加或減少?

覺察

我們目前有哪些做法,可以讓南山生態環境永續經營?

3.轉換視角

1.    過去和現在的環境保育有何不同?

反省

1.      了解周遭環境帶來的好處與壞處?(苦花、檜木等)

2.      為何現代較無法與環境共生,以前祖先卻可以?

3.      如果動植物數量減少,會是什麼原因造成?

反省

不可永續經營南山生態環境的原因有哪些?

4.反思

現在我們還需要依賴山林資源才能解決生活問題嗎?

調整

1.      如果當今部落人口飽和,資源完全耗損,我可以遷移到哪裡?為什麼?

2.      我應該怎麼做,以減緩資源耗損的速度?

3.      是否有哪些積極作為,可以豐富環境資源(例如植樹、護溪)?

調整

我用什麼具體的行為,能讓南山生態永續經營?

概念製圖